有個名詞叫做“咖啡帶”。世界咖啡生產(chǎn)國有60多個,其中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南、北緯23°26′)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內(nèi)。這一咖啡栽培區(qū)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或“咖啡區(qū)(Coffee Zone)”?! ?、氣候條件 阿拉比卡種咖啡不耐高溫多濕的氣候,也無法長期處于5℃以下的低溫,所以多栽種在海拔1000-2000米高地的陡峻斜坡。另一方面,羅布斯塔種咖啡則因適應能力強(羅布斯塔的原意即指“頑強健壯”),多栽培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地。 全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再加上適當?shù)娜照?,是最適合咖啡生長的環(huán)境。但阿拉比卡種咖啡不耐強烈日照與酷熱,因此適合種植于易生晨霧的地形,特別是日夜溫差大的地方。另外,有些地方為了避免太陽直接照射還會種植遮蔽樹,如香蕉、玉蜀黍、芒果樹等?! ?、土質(zhì) 簡單來說,適合栽種咖啡的土壤,就是有足夠濕氣與水分且富含有機質(zhì)的肥沃火山土。埃塞俄比亞高原上就布滿了這種火山巖風化土,因此。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自然成為適合栽種咖啡的基本條件之一。 事實上,巴西高原地帶(稱“Terra rossa”,意為玄武巖風化的肥沃紅土)、中美高地、南美安第斯山脈周邊、非洲高原地帶、西印度群島、爪哇(部分地方的土壤也是火山巖風土,或是火山灰與腐殖土的混合土)等咖啡的豐要生產(chǎn)地帶,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帶一樣,擁有水分充足的肥沃土壤?! ⊥临|(zhì)對咖啡的味道有微妙影響。像種植在偏酸性土壤上的咖啡酸味也會較強烈;又如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一帶土壤帶有碘味,采收咖啡豆時采用搖樹法將果實搖落地面,咖啡也會沾染那種獨特的味道?! ?、地形與高度 一般認為高地出產(chǎn)的咖啡品質(zhì)較佳。中美洲地區(qū)各咖啡生產(chǎn)國因為有山脈自大陸中央穿越,它們會以“標高”作為分級標準。例如危地馬拉的SHB(取Strictly Hard Bean的前綴縮寫而來),七等級中的最高級即稱SHB,代表它的產(chǎn)地高度約為海拔1370米。 雖然咖啡莊園位于險峻的斜坡高地上,對于交通、搬運以及栽培管理各方面都不方便,但是,這樣的地形氣溫低且易起晨霧,能夠緩和熱帶地區(qū)特有的強烈日照,讓咖啡果實有時間充分發(fā)育成熟?! 〔贿^“牙買加島的藍山”與“夏威夷的科納”等高級咖啡卻不是高地采收咖啡。因為只要有合適的氣溫、降雨量和土壤,會起晨霧且日夜溫差大,就能栽種山高品質(zhì)咖啡。由此可知,即使“高地產(chǎn)等于高品質(zhì)”,也并不意味著“低地產(chǎn)等于低品質(zhì)”。標高只能視為判斷咖啡等級的參考標準之一,標高雖然重要,但產(chǎn)地的地形與氣候條件更重要?! 】Х鹊闹饕M市場歐洲諸國,很久以前就給肯尼亞及哥倫比亞等高地咖啡以較高評價。定量的咖啡豆能夠萃取出較多的咖啡液(即濃度較高),這也是高地咖啡獲得好評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