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咖啡烘焙5周年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飲品界前街,微信號:(長按復(fù)制)yinpinjie.com大概喜歡喝肯尼亞的人都是喜歡它的酸,但是小編看到某些書籍,肯尼亞卻是深烘焙,與現(xiàn)今對肯尼亞咖啡風(fēng)味的理解大相徑庭。那么深烘焙的肯尼亞究竟味道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cription-url="http://cancerhospicecolumbia.com/file/upload/202208/20/120401991.jpeg" />今天所用的咖啡豆分別是肯尼亞AA的卡羅歌托和阿薩莉婭,分別產(chǎn)自肯尼亞的冽里(Nyeri)和基安布(Kiambu)錫卡Thika,【海拔】方面卡羅歌托:1800米,阿薩莉婭:1550——1750米,都是海拔比較高的豆子~而處理法同樣是肯尼亞式水洗法,豆種SL28, SL34。
cription-url="http://cancerhospicecolumbia.com/file/upload/202208/20/120401451.jpeg" />這2款豆子肉質(zhì)都比較厚,而且屬于高海拔硬豆,波旁變種的SL28、SL34也是屬于較硬豆質(zhì)。綜合來看,肯尼亞水洗豆透熱性較差,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讓熱力到達(dá)豆芯發(fā)展成熟,確實是挺適合深烘焙的咖啡豆。
cription-url="http://cancerhospicecolumbia.com/file/upload/202208/20/120401481.jpeg" />
cription-url="http://cancerhospicecolumbia.com/file/upload/202208/20/120401611.jpeg" />我們分別做了2支咖啡的深烘焙,同樣是烘焙到二爆開始,豆表皺褶完全舒展開下豆,然后進行杯測。
cription-url="http://cancerhospicecolumbia.com/file/upload/202208/20/120401601.jpeg" />風(fēng)味測評卡羅歌托:雪松、花朵、草本、杏仁,莓果酸質(zhì),口感平衡。阿薩莉婭:柑橘、莓果、榛果、巧克力,柔酸,body醇厚,余韻甜度高。與淺烘焙的相比,2款深烘焙的肯尼亞豆子在酸度上都降低了不少,卡羅歌托干香番茄味基本消失,出現(xiàn)了濃郁的香料味;阿薩莉婭黑加侖的酸香也不見了,發(fā)展出莓果和柑橘的香氣。沖煮測評我們拿了風(fēng)味比較好的阿薩莉婭做了2種不同器具的沖煮測評
cription-url="http://cancerhospicecolumbia.com/file/upload/202208/20/120401281.jpeg" />1.手沖V60濾杯,粉量16克,研磨度中度偏粗,沖煮水溫88℃,粉水比1:16,沖煮時間2`15。手法:第一段注水30g悶蒸30秒,第二段注水130g,停止注水片刻,第三段注水100g。濕香有花香與柑橘香,入口微微的澀,有杏仁和莓果風(fēng)味。Body厚實,有雪松和太妃糖的風(fēng)味。余韻是溫暖的柑橘。
cription-url="http://cancerhospicecolumbia.com/file/upload/202208/20/120401411.jpeg" />
2.法壓2人份法壓壺,粉量16克,研磨度中度偏粗,沖煮水溫87℃,粉水比1:16,沖煮時間2`30。手法:暖壺然后投粉,先注水30克并稍稍攪拌悶蒸30秒,第二段注水230克并加蓋浸泡2分鐘,最后迅速下壓。法壓做出來的肯尼亞咖啡表面有薄薄的油脂,口感更干凈,澀感消失,有柑橘、杏仁和焦糖風(fēng)味,后段和余韻濃郁的莓果香氣,雪松的味道在底蘊中若隱若現(xiàn),余韻很長。發(fā)現(xiàn)這個深烘焙阿薩莉婭居然很適合法壓,我們進一步思考:如果是做espresso會如何呢?肯尼亞做SOE酸度非常高,而且body偏薄,口感也不是很好。不是噬酸族的小編們決定加入一款醇厚度和口感高的豆子配伍,于是有了一個奇葩的組合。
深烘曼特寧+深烘肯尼亞1:1意式濃縮
這樣的拼配濃縮居然很不錯!油脂豐富,body醇厚,有太妃糖、巧克力和水蜜桃的濃香,杏仁風(fēng)味持久。加奶做成奶咖非常濃郁順滑,讓人不禁想到厚重的黑巧克力蔓越莓布朗尼蛋糕~經(jīng)過研究,肯尼亞咖啡豆如果作為單品咖啡的話,深烘焙雖然會帶來干餾反應(yīng)的木香類香質(zhì)和厚重的焦糖化風(fēng)味,但同時也會抹殺掉它本來的優(yōu)質(zhì)花果風(fēng)味,尤其是莓果味和果汁感,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而作為拼配用的肯尼亞豆,為了得到醇厚而平衡的口感,深烘就是比較適合的烘焙度了~
最后我們來談?wù)劄槭裁磿猩詈姹嚎夏醽喴徽f,出現(xiàn)這類觀點的時間主要是在第二波咖啡浪潮,也就是意式咖啡大行其道的年代,加上當(dāng)時的烘焙機和烘焙技術(shù)還比較落后,并且處理法還相對粗糙,烘焙師對咖啡豆的理解也會把一些硬質(zhì)水洗豆歸納到不易于烘焙(確實肯尼亞要烘透不容易),利用深烘就能很好地解決“夾生”問題。
隨著精品咖啡的崛起,歐式淺烘突出酵素類花果香氣,越來越多原本認(rèn)為只能深烘的豆子都走向了中烘甚至淺烘的路線,為的是表達(dá)它最原本的地域風(fēng)味~我們在探索一支豆子應(yīng)該烘焙到怎樣的程度上便有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咖啡豆烘焙——一堆物理化學(xué)公式+
一點點想象力=無限可能~【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