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一家咖啡店老板的自述。美國Behmor 1600咖啡烘焙機應該是幾乎沒有人聽說過的咖啡機。這是一臺很簡單入門的一臺咖啡豆?jié)L筒式烘焙機,一次可以烘100-450g機器,用電所以沒有火力大小和風門調節(jié)。設定好豆子重量,模式,選好熱量大小,按start滾筒就會轉起來,大概17分鐘可以出一爐的豆子,它有4種設定模式,5個設定溫度火力。它很小,不占地,因為一爐烘焙量很小,不像現(xiàn)在大的機器得買專門的吸煙設備。不好的地方有兩個,第一個是煙排得太厲害了,必須要在廚房開著抽煙,我第一次烘的時候不知道,小區(qū)的鄰居都跑出來看哪里著火了。第二個是烘豆的時候要看著會不會冒煙,因為沒有抽風系統(tǒng),銀皮都積在箱里頭,會時不時的著一下火,開始冒煙的時候就得停下來關機清理銀皮。2013年2月中旬的時候我買了這臺機器學習咖啡烘焙,學習方法也很原始,固定250g豆子用p1檔烘一次直到二爆再停,記錄下一爆全部的時長,一爆的時間點和時長,二爆點和時時長,然后到網上找到這支豆子現(xiàn)成的曲線, 到接近的時間點和接近的程度出爐,這是最早的烘焙曲線的標定方法。我們用這臺機器學習了最簡單的咖啡烘焙以及度過了開店的頭三個月,三個月以后慢慢有客人了,也開始鳥槍換炮。開始換了一臺楊家飛馬,再然后又陸續(xù)補了一公斤,兩公斤,最后到了六公斤烘焙機。最近和一位客人聊天的時候,才想起我們開始用的是Behmor 1600度過最初的大半年,租金,押金,一些桌椅和外加咖啡機冰箱,沒有裝修開店當時應該是五六萬左右。這臺機器當時淘寶上賣是2625塊錢,可能價格就是選擇的原因,然后這就開始了開咖啡館的嘗試,現(xiàn)在想起來,也是挺好玩的事情。會不會沒有一臺專業(yè)的烘焙機就不能開始呢?不懂,沒有店面,沒有錢,沒有合伙人,每一步都是問題,更多的人是只看到了這些問題,而沒有看到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潛力,把這些問題解決了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當然,現(xiàn)在看到別人開店就上Probat,EK43,Lamarzocco的時候也是羨慕得不得了。前天飲品界網發(fā)了篇開店的文章,里面計算了開店的成本,沒有想到大家最感興趣的是開店的房租成本計算得太低。文章里的數(shù)據和粉絲評論有些出入。這肯定不是主流的租金成本,文章指的是開店之初首要考慮的就是優(yōu)先考慮比較低的成本,第二找到這種非主流租金的門面,確實是有點難度,但不是不可能。實際上最近一兩個月我們在一線和三四線城市接觸店面,有過這方面的數(shù)字,廣州匯景大概100方左右是一萬出頭,而在三四線城市則是3000-5000左右。如果你幸運找到了,這會為你活多幾個月留出足夠的資金空間,找不到,那就再等等。畢竟店開起來以后,不管賺不賺錢,租金盡管是日常開支的大頭還是必須得交的,活下來是最重要的。網上會有不少的咖啡館轉讓信息,參考里面的租金價格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雖然很多轉讓者網上標稱是要回家另謀發(fā)展,所以才把這家營收還不錯咖啡館轉讓的,到手馬上賺錢。實際上用10秒鐘想一下,如果真的還不錯,還需要轉讓嗎?看這家正在轉讓的店面信息,上面的地段,租金,裝修,或者是設備,或多或少有兩三項是會讓接手后構成壓力的。里面租金一項已經足以構成了很大的壓力,就更不要說前期投進去的裝修和設備費用,人家指望的就是用轉讓費把虧的錢給賺回來。認認真真想開店,卻用這種需要轉讓的店來計算正常開店成本,是非常冒險的一件事情。有些咖啡師也可以用自己的名氣作為吸引力,開一家大店,一下子就火起來,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這種方式不太適合試水的我們借鑒。走到大街上不少地方都在貼著轉讓,58上轉的咖啡館也越來越多,在這種大環(huán)境特別不好的時候,你進去了還能活下來,注定就是另一番故事。其實總結一下,每個城市能活下來的那些純粹的咖啡館,選址上都不是特別熱鬧的地方,但也并非客人去不了。每家店都是摸索著活了下來的,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才是每家店最最不容易的事情,如果現(xiàn)在有一家店地段不錯,租金又不高,又不用轉讓費,又有很好的設備,然后還自帶一堆熟客,不用花太多心思就可以經營得很好,做老板的玩著就把錢賺了,有這么好的事情請留言,大家也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