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見到的研磨咖啡粉是這樣子滴~
你也許還在大神Scott Rao的書里見到過放大100倍的咖啡粉是這樣子滴~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咖啡粉(放大100ⅹ)圖片來源:《Everything but espresso》咖啡熟豆呈現(xiàn)出多孔結構,更細致的描述是,由不規(guī)則的腔體組成的多孔蜂窩狀結構。腔壁是木質纖維,覆蓋著可溶性物質和油脂。在壓力下,這些腔室捕獲二氧化碳氣體和芳香物質。再放大一些,到1000倍~
冷凍掃描電鏡對咖啡生豆細胞的觀察,比例尺=10μm圖片來源:【S.Schenker, 2000】咦,怎么變光滑了,難道磨皮了么?呃,原來是咖啡生豆照片,稚嫩的沒有棱角的樣子。
冷凍掃描電鏡觀察咖啡熟豆細胞,比例尺=10μm圖片來源:【S.Schenker, 2000】熟豆呢???嗯,還是一副歷經滄桑的模樣,怎么看怎么像隕石坑!有木有?可是,我們做個咖啡而已,至于看得這么仔細么?又不是相親?。ㄏ胍幌?,相親對象放大1000倍看,估計早被嚇跑了吧~)在咖啡生豆浴火重生變成咖啡熟豆的烘焙過程中,咖啡水份的流失和有機物的聚合與裂變的化學反應,伴隨著大量氣體的產生,咖啡豆內部壓力逐漸增強,微觀結構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烘焙過程改變了細胞壁的多孔性。烘焙引起的孔結構變化又會影響到什么呢???孔結構控制著貯存過程中的傳質現(xiàn)象,決定了咖啡熟豆的高吸附量和脫氣性能。
嗯,也就是說,烘焙影響到孔結構,孔結構影響到咖啡熟豆的存儲~細小微孔使流動的咖啡油脂遷移到豆子表面。在貯藏過程中,風味化合物的損失和隨后的風味變化,可能與內表面暴露的程度和氧氣的可及性有關。我們知道,在烘焙過程中,豆子體積增加和氣孔發(fā)展高度依賴于烘焙條件,所以,烘焙工藝也會影響到咖啡熟豆的多孔結構。研究表明,與低溫烘焙的咖啡豆相比,高溫烘焙的咖啡豆有更大的豆體積、氣孔體積,且細胞壁上有更大的微孔。
冷凍掃描電鏡觀察壓汞后的咖啡熟豆(壓汞法用于孔隙率分析),比例尺=10μm圖片來源:【S.Schenker, 2000】所以,高溫烘焙的咖啡豆容易泛油,你知道原因了么?
高溫烘焙的咖啡豆儲存1天后,表面的冷凍掃描電鏡照片,覆蓋在表面的許多非常小的液滴顯示出開始的油霧過程,并表明大量微孔的存在。圖片來源:【S.Schenker, 2000】盡管細胞壁網狀微孔的起源和結構尚不清楚。但我們可以了解到的是,較大的微孔可以促進更快的脫氣和油脂遷移,增加了氧氣的可及性,加速了風味化合物的流失。本文主要參考文獻:S.Schenker, et al. Pore structure of coffee beans affected by roasting condition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0 (65): 452感謝Bingo Coffee賓歌對本文提出的寶貴意見。
版權信息:以上文章內容轉載自【coffee瘋人院】,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作者:瘋人院葉葉侵權請聯(lián)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